今天,中国火星探测器“天问一号”发射升空!
就在一个月前的6月23日,中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成功!
中国航天人的牺牲精神和奋斗足迹,振奋了国人,震撼着世界。
天问一号 载梦飞天
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,“天问一号”火星探测器带着梦想,启航星辰大海。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,开始了400000000公里的火星之旅。
“天问一号”的成功发射,拉开了中国航天事业深空探测、太阳系行星探测的新篇章。
A 北 斗 问 苍 穹
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,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。
至此,北斗三号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全部完成,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、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服务。
北斗升空20年,从“一颗星”到“满天星”,创造了恢宏磅礴的“中国星座”史。
火箭转场
火箭吊装
北斗三号卫星转场
发射塔架静待北斗收官之星到来
发射前操作手状态检查
发射前总检查
远望6号测量船在太平洋执行发射测控任务
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、高精度定位导航服务
北斗三部曲
中国北斗的“三步曲”
中国的北斗,世界的北斗
国之重器,亿万家庭的福音
北斗系统向全球用户提供服务。除在交通运输、农林牧渔、电力能源等应用领域不断深化外,正在与新一代通信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,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。目前,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国家开始使用北斗,共享北斗的最新发展成果。
B 一代代中国航天人:惊天地 泣鬼神 以生命铸就忠魂
钱学森 “中国航天之父”、“中国导弹之父”、“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”和“火箭之王”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钱学森冲破层层阻力,带着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,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,回到了他的家。钱学森的回国,使中国导弹、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。
郭永怀 空气动力学家。1968年12月,郭永怀在青海基地试验中发现一个重要线索争分夺秒赶赴北京,5日凌晨飞机降落前失事,郭永怀至牺牲时怀中仍然紧紧抱着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,身上衣服烧焦大半,紧抱在怀中的公文包安然无损。
心有大我 以身许国 誓死无憾
任新民(1915-2017)、黄纬禄(1916-2011)、屠守锷(1917-2012)、梁守槃(1916-2009)被誉为“航天四老”。他们,和他们的战友们,一切为了祖国,一切为了成功,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,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、奉献了终生。
杨利伟 “航天英雄”,为了祖国为了航天事业,勇于探索、不怕牺牲,踏上未知征途,随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,太空飞行21小时。
C 中国的航天轨迹:一次次问鼎苍穹 一次次星耀太空
1970年4月24日,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发射成功,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、和平利用太空、造福人类的序幕。
1975年11月26日,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,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。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从轨道上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。
1981年9月20日,中国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发射一组三颗卫星。一箭三星的发射成功,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。
1988年9月7日,中国启用长征四号火箭,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“风云一号”。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。
1999年11月20日,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“神舟一号”,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,完成空间飞行试验之后,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,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实验成功。
2003年10月15日,航天员杨利伟乘“神舟五号”载人飞船,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,在太空飞行14圈,历时21小时23分。
2007年10月24日,“嫦娥一号”发射成功。2008年11月12日,由“嫦娥一号”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“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”公布。
2011年11月3日和14日,“神舟八号”与“天宫一号”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,突破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。
2012年6月16日,航天员乘组景海鹏、刘旺、刘洋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,与天宫一号“太空牵手”。
2013年6月11日,航天员聂海胜、张晓光、王亚平乘“神舟十号”,开启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。
2013年12月2日,嫦娥三号发射成功。12月14日,“嫦娥三号”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区地区。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实现软着陆。
2016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,此后每年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。
2016年10月17日,航天员景海鹏(指令长)、陈冬乘“神舟十一号”升空,他们这次选择了与“天宫二号”进行合体飞行,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记录,达33天。
2020年6月23日,中国“北斗三号”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,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部署完美收官。
[ 图文综合自:人民日报,CCTV,解放军画报,百度、网易、搜狐等网络 ]